自6月2日Kindle宣布退出中国以来,原本相对平静的文化出版圈子异常热闹,A股多只“在线阅读”概念股应声上涨;与亚马逊合作的出版社也纷纷收拾行囊与情绪,寻找新的出路;更有阴谋论者结合了Airbnb、Google的退出中国市场批判中国市场环境对外商不够友好,暗中设防。Kindle的落幕对出版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Kindle诞生于2007年,仅凭三年时间Kindle电子书的销量就超过了亚马逊上的精装图书,并在2013年6月7日进入中国,成为中国电子书市场领跑者,持续十年之久。亚马逊依靠在当时相当创新的电子书出版方式引领着数字出版行业,Kindle的电子墨水屏也创造性改善了电子书的阅读体验。创新给予了Kindle巨大的市场和荣耀,但躺在荣耀上不作为,屠龙者也终将成为恶龙。
1、创新需要持续,领先地位没有世袭制
2013年到2021年,Kindle阅读器在国内已累计销售数百万台,这些阅读器用户通过硬件捆绑成为了Kindle电子书的消费主力,另一方面,Kindle中国电子书店的书籍总量近70万册,远超其他平台,可谓风光一时无两。但就算在这样的光环之下,仍有人预言了Kindle的败局,很多业内人士都已看出,Kindle顶着一身的致命缺陷在狂奔。
2、成也Kindle,败也Kindle
第一代Kindle诞生时智能手机尚处于夹生饭阶段,诺基亚还是手机界的王者,用窄小的屏幕、以KB为单位的移动互联网速度,阅读电子书谈不上一丝一毫的阅读体验。Kindle的诞生在PC时代无疑是降维打击,风卷残云般地席卷了全球,Kindle的成功也带动了电子书的捆绑销售,两者良性互驱,不可分割。
时过境迁,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革了一大票产业的命,智能手机包揽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交流通讯到衣食住行,再到精神娱乐。因为智能手机人们已经抛弃了钱包,抛弃了数码相机,抛弃了MP3/MP4。所有非综合性的设备终将被整合兼并,Kindle这样的单一功能硬件更是不在例外,一个APP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会有一个硬件的位置。
至于用Kindle阅读“不会被其他应用打扰”“电子墨水屏更护眼”等说辞,在手机的“方便”和“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面前显得不值一提。没有了Kindle硬件设备捆绑作为护城河,作为Kindle销售核心的电子书业务自然一落千丈。没有利润,退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3、用户体验缺位,皮不存毛焉附
不论是Kindle进入中国以来发布的9款电子阅读设备,又或者是“Kindle阅读”APP,伴随左右的诟病声从未停止:界面丑陋、下载慢、书多了卡顿、云端管理麻烦、网站反应慢等等问题从未解决,一代一代的产品更新也是“新瓶装旧酒”难有新意,大多数用户在Kindle购买完电子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副本转移到别的平台上阅读。
在电子墨水屏方面华为、小米等都有不俗的产品;在阅读平台方面微信读书、网易蜗牛、藏书馆等一众APP的阅读体验优势也十分明显。粘性不足,用户薅了低价书籍的羊毛就走,用户流失的同时,也滋生了盗版。
4、弱DRM管理技术,变向助长盗版行为
Kindle曾经引以为傲的电子书出版管理技术改变了出版业的认知,也改变了读者对电子书的认知,把人们对电子书的认知从在线阅读拔高到出版社以本(册)出版书籍,消费者以本(册)购买,形象地说就是业态从一群人在网上围观作品到把作品买回家的消费行为转变。在这一方面,Kindle的贡献不可磨灭。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Kindle的数字管理技术(DRM)被攻破,Kindle海量的电子书随即变为电子书盗版的温床,对此,Kindle并没有有效的作为。盗版的危害不言而喻,作者权益首当其冲受到损害,无法保障上游利益的行业是无法健康发展的。其次,盗版书籍如被别有所图篡改再经流出,文化危害之大,不敢想象。
除了加密技术的问题,Kindle的出版模式也存在漏洞和风险:Kindle的出版管理服务是架设在Kindle服务器上,由Kindle而不是出版社控制复制、发行数量,本末倒置。也就是说,中华五千年文明通过出版社出版的70万册书籍全部放在了Kindle服务器上,这与打车软件将数据都交给美国的性质是一致的,其中危害令人不寒而栗。
2016国家出台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第十条明确规定外资企业不得从事网络出版,亚马逊的应对措施是借道中文在线的牌照来经营Kindle出版服务,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表现。
那么,Kindle退出是中国市场土壤不适合电子书的发展吗?
3月,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出版社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加强出版融合发展谋划,强化出版融合发展建设,旨在加快数字出版的发展步伐。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线上阅读活跃用户规模从8140万增至1.52亿,月人均使用时长也从395分钟提至863分钟。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数相较Kindle进入中国的时候增加了将近3亿。可以说从政策环境到用户土壤都相当优良。
不难看出Kindle的退出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市场体量巨大,鼓励外资来华投资创业,互利共赢,改革开放以来有众多外资企业深入融合中国特色,积极调整产品和服务,尊重中国消费者和本地政策后取得巨大成功。同时,民族品牌自主的科技创新和国企深化改革的成果也逐步显现,积极参与到国内国际的市场化竞争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
Kindle像一条鲶鱼激发了我们的本能
伴随着Kindle宣布退出中国之际,笔者了解到,新华书店已经开始布局电子书领域,正式上线运营厦门新华书店电子书城。厦门正观易知科技有限公司为其提供的数字出版解决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电子书版权保护的问题。
这是一项PAAS\SAAS平台技术,基于互联网基础软件服务平台的技术特点,出版社可以在自有的服务器部署出版数字出版、发行功能,出版社通过这一技术出版以本(册)出版发行数字图书,同时管理、追踪每一本发行的数字图书,把出版发行的控制权、追踪副本权、打击盗版权还给出版社。
这一技术与kindle一样采用以本(册)出版发行的模式,因只有以本(册)计算,才能做到版税透明,作者可以从每一本销售的数字图书中获得版税。按本(册)发行的模式,用户才能获得数字图书副本的所有权,拥有处置这个数字财产的自由,也就是可以把数字图书出借、转售、或赠送他人,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通过27项专利构建的网络出版技术,从源头到终端完全杜绝了盗版横行的可能性。
新华书店电子书城是基于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开放电商网站,链接上游出版社和下游读者以及图书馆的生态型的数字图书出版发行模式,读者阅读时可以从任何植入专门阅读软件的终端设备访问云端数据,从基因上就更符合5G时代泛在网、万物互联的特性,摒弃了亚马逊以kindle硬件绑架用户的行径。用户在书城购书后在自己的图书馆(藏书馆APP)进行阅读、交流、成长,优秀的阅读与知识管理体验会让你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爱上读书。
当出版社、作者、渠道、用户各方都获得应得的权益,整个行业才能有序发展。
中宣部《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鼓励出版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加强合作”,明确加强技术赋能,支持、鼓励跨界合作融合发展。在这方面,作为图书销售的主阵地,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厦门分公司跨出了坚决而自信的第一步,把握时代脉搏,更好的承担了知识天使的使命。这条融合发展的路是否可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