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书业的时代之思:如何立?如何破?
行业新闻 / industry news
2024-01-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深刻道出了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其实,书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我国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互联网化,在阅读领域尤其如此。图书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到数字图书,内容的互联网传播和数字化阅读成为主流,读者已经日益接受和习惯了在新技术背景下的数字阅读方式。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Z世代”,读屏就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DNA。

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22)结果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80.1%,阅读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在新的数字时代,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建立数字图书出版的新模式,打破旧有的思维困境,挽回纸书下滑的颓势,实现数字图书的独立出版,进而实现书业的全面数字化,就是摆在书业从业者面前的关于书业如何立和如何破的大哉问。


(一)如何破:破除旧模式的行业弊端

开卷年初发布的《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图书实洋同比下降7.04%,零售折扣也进一步降到了6.1折。纸质书销售持续下滑,电子书业务依然不振,书业对此早已是见怪不怪。问题出在哪里?业界对此已有诸多分析,却无法提出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能徒唤奈何。

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看看书业旧有模式的种种弊端何在:


1)供应端。图书的供给来源混乱。正版图书市场遭受盗版图书的低价冲击溃不成军,打盗维权力度不彰,业界苦盗版久矣。曾几何时,盗版书籍占据了中国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着实令人震惊。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更是成为盗版书籍的最新集散地,以至于被国家版权局和各大出版机构视为反盗版的主要目标。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甚至有公共图书馆因为其馆藏书籍的三分之一是盗版书,而遭人举报被暂停开放。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盗版问题是长在书业市场上的一个大毒瘤,却挤又挤不掉,切又切不干净。书业在源头上就已经在丢失市场。

为什么会产生盗版书?商人无利不起早,当然是因为盗版书有利可图。但书业也应该反思一下,除了利益驱动,有没有什么其他原因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答案有两个,一个是纸质书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图书内容容易泄露,而且复制技术门槛低,省却了作者版税和税收,盗版商当然可以以低价冲击市场,抢走正版书的大量市场;另一个是违法成本低,盗版窝点不易查找,而且有司打击力度不够,盗版商即便偶一失手,交点罚款,很快便可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故而盗版横行屡禁不止。


2)销售端。图书市场价格体系混乱。电商平台的出现抢占了出版社原有的垂直销售渠道,近两年其渠道销售占比更是达到了接近八成的高位,出版社已经完全形成了对电商平台的渠道依赖,但电商平台藏于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法之下的低折扣竞争手段严重扰乱了图书市场。

另外,出版社以所谓电子书的名目将图书内容提供给互联网平台发布,互联网平台基于其底层逻辑,为博流量,将图书内容低价甚至免费提供给读者阅读,待收割流量之后,再通过广告等形式变现,此举严重冲击了图书市场,反而影响了出版社纸质书的销售。出版社情急之下,为应付市场变化,不知不觉中逐步陷入图书高定价、低折扣的被动现象,导致恶性循环。再加上政策层面对此监管不力,只能是愈演愈烈,图书市场一片狼藉。

3)读者端。互联网时代,读者获取信息内容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化,读者本已被切割成碎片化的时间还被短视频不断抢占,读者的读书、购书意愿明显下降。即便保有阅读兴趣的一些读者,也是通过阅读网文和互联网平台的一些较为偏向娱乐性的电子书来给自己解压放松。被互联网平台带偏的阅读环境已经造成读者的思考意愿和能力的逐步缺失。

碎片化阅读,快餐式消费,无法专注和深入的阅读,被动接受不愿思考等等,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普遍的精神状态。纸质书销售下滑与此有着极大的关系。年轻人放弃纸质书阅读,而通过互联网获取碎片化的资讯,并不能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系统,人的认知和思考能力逐渐下降,令人堪忧。


当然还有其他问题,但以上种种弊端当是书业惨遭打击的主要原因所在。书业也曾尝试过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尝试过各种形式的融合出版,不过,由于其出发点的错误,以所谓授权电子书的名目,将图书内容贱卖给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和传播,给读者提供有限的阅读服务,却忘了自己身为出版机构的出版本质,结果丢失了图书内容的控制权和定价权,只能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仅仅实现纸电声融合发展还不够,只是解决了图书生产这一环,并不能真正解决当前书业所面临的困境。

盗版控不住,价格控不住,渠道控不住,读者的选择也控不住,在在都是刺向书业的致命刀,书业能不下滑吗,能不苟延残喘吗。

这诸多弊端,如何破?


(二)如何立:建立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前面说了很多旧模式的弊端,如何破?其实,如何破也就意味着如何立。建立数字图书出版的新模式就是打破旧有模式的最佳方案。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所以,书业发展的突破口就在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换句话说,书业要突破当前的困局,迎来崭新的发展前景,必须以新技术、新模式,构建书业的全新体系,实现书业的全面数字化,全流程数字化,形成书业的数字化体系竞争力才行。

我们也从几个关键层面来看看,书业要实现全面数字化的新模式新体系,其发展方向和要求为何:

1)图书形态的数字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图书形态。纸质书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电子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那么,新的数字时代呢?与之相对应的图书形态应是什么样?当然是数字图书。所以,书业要实现全面数字化,首先就是从图书本身出发,先实现图书形态的数字化,放弃业界已证明失败了的所谓电子书形态,将原有的纸质书逐步转型为数字图书。

市场上的电子书,大多是由专业的制作公司从纸质书转化来的,而数字图书却并非将图书内容电子化这么简单。数字图书是以数字形式实现网络独立出版的图书,无需依托纸质书的出版,它与电子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电子书仅提供在线阅读,属于互联网传播服务,而数字图书却能够像纸质书一样真正出版,作为图书商品销售给读者。这种数字图书将图书内容以电子形态整体封装,像纸质书一样按本按册出版,是完全数字化的图书形态,其生产过程完全数字化,这是新时代的进步要求。


2)数字图书的独立出版。

书业在新技术的加持下,重新回归出版本质,实现数字图书的网络独立出版。全新的数字图书解决方案在技术上提供了实现全数字化出版的可靠保障,出版社完全可以摆脱互联网平台的渠道绑架,重新掌握图书内容的控制权和定价权。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那些所谓的电子书,将图书内容提供给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和传播,并非出版,不能称为图书。读者获得的仅仅是阅读服务,而不是图书商品,无法永久保存和自由处置。

电子书要依托纸质书将图书内容电子化,而数字图书无需依托纸质书,可以实现图书内容的独立出版。这里所指的出版,是指符合《著作权法》要求的复制和发行行为,即在技术保障条件下,将传统纸质书出版行业的编、印、发流程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从而实现图书内容以数字形式在网络直接独立出版。出版社将数字内容实现独立出版,是为了从源头上掌握图书内容,同时也能够将图书的定价权重新抓回手中。


3)数字出版领域的版权保护。

数字图书的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图书的加解密,并对数字图书在整个产业链的流转实行全流程追踪,一旦发现有不法分子试图复制,即可通过定位将其锁定,从而有效防范盗版,充分保障版权。保版权,防盗版,保障了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保障了优质图书内容的合法供应。

数字图书的版权保护必须基于出版,只有将作者的版权转化为物权(数字图书体现为虚拟物权,具有占有、使用、获益、处分的权利)进行销售,才符合出版领域的版权保护特征。数字图书复本的复制受到控制,使合法复制和发行的复本在互联网的数字环境中可计数、可计价,从而确保数字化复本在互联网流转中保持唯一性可查,使出版活动中发行环节的首次销售原则在数字环境下得以实现。


4)透明的版税制度。

版税是出版过程中对版权使用的付酬方式。早在1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启蒙者严复就已经从西方引进了版权和版税制的概念,版税制给书业带来的益处影响至今。鉴于出版活动中,作者的著作权对出版机构只完成一道授权,以后作品随复制件流转而传播,版税是作品复制件销售及流转中,为保护著作权人利益而设计的有效制度。

版税透明是保护著作权人利益的基本前提。数字图书出版模式打破了向互联网平台提供内容发布的旧有模式,围绕出版核心,以与纸质书一样的版税制度与上下游进行结算,最大限度保障产业链各端权益。事实证明,版税制能够为作者带来最大的创作回报,出版社采用数字图书出版模式能够保证各项图书销售数据的清晰,从而保证版税制结算的透明性,有利于书业的长久良性发展。


5)独具数字资产特点的商品属性。

数字图书的商品属性带来财产权归属。读者一经购买,即可拥有数字图书的永久产权,可以自由处置。而且,数字图书作为图书商品,却不会产生纸质书所带来的印刷、仓储、物流等成本,既可节省大量售前费用,也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而现有的电子书因为并非出版,不具备商品属性,读者无法对其拥有物权,作者也无法通过版税制进行销售结算,对各端都带来巨大损失。电子书模式并不是一个适合书业长久发展的方向。


6)全新的公共借阅模式。

数字图书的出版模式对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馆藏和借阅也将带来全新的改变。由于数字图书与纸质书一样按本按册出版,所以也可以像纸质书一样按本按册为公共图书馆提供馆配馆藏。

数字图书馆无需像实体图书馆那样投入场馆建设和运营费用,无需物理空间,无需物流成本,不存在图书污损情况,既可以节省大量建设、运营管理、设备、物流、图书更新等等费用,还可以以完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图书管理,为读者提供数字化借阅服务。


数字图书馆藏几本即可出借几本,数字化管理后台提供读者借阅数据,根据数据方便图书补充和有针对性的推广。而且,数字馆藏极便于读者作数字图书检索,查找图书十分方便快捷。读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在家借阅,图书借阅到期自动归还。既节省时间和精力,也有利于绿色环保。这种全新的公共借阅模式正是数字时代的理想模式。


7)良好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数字图书灵活的排版机制和多媒体制作形式,为读者带来良好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契合眼下年轻世代的数字阅读方式和习惯。

数字图书的优质内容供给,将大大改变读者的阅读环境,将读者从短视频的围困中重新拉回,引导读者深入阅读和思考,通过读书学习,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坚守本就该有的社会价值。

这样一来,数字图书出版新模式将从数字图书的生产、销售、馆藏借阅和数字阅读等产业链的各环节全面实现数字化,数字图书解决方案的创新技术也将为书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书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先立后破,不能未立先破

建立数字图书的出版新模式,实现书业的全面数字化,目的是打破旧有的纸质书出版模式和电子书的在线阅读模式,但不能在新模式未建立之前就已经将旧模式打破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先立后破,不能未立先破就是这个意思。对此,总书记生动地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将书业的出版模式逐步转向数字图书出版,逐步实现书业的全面数字化,摆脱互联网平台的渠道绑架,牢牢掌握数字图书的内容主导权和定价权。透过技术手段,有效防范盗版。应用纸质书版税制优良传统,保障产业链各端权益。彻底更新公共借阅模式,不断改进图书内容呈现样态,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培养读者阅读习惯。

书业必须走出一条正确的变革之路,尽快实现书业的全面数字化,才能得到可持续的长久发展。我们相信,只要书业同仁共同努力,书业的春天终将来临。


关键字:数字图书;出版业;电子书
厦门正观易知书业云科技有限公司
正观易知地图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吕岭路1819号精图数码大厦A-502
正观易知电话0592-6300088
正观易知邮箱zgyz@geeboo.cn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闽网文〔2022〕1740 一 072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 闽批 字第 XM40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10487
正观易知公众号
正观易知公众号
扫码学习更多干货
正观易知视频号
正观易知视频号
扫码了解更多
Copyright 2022-2030 Zhengguanyizhi Ltd. 闽ICP备2021002938号